一、专业名称、专业代码
专业名称:汉语言文学 专业代码:050101
【专业简介】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00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。现累计毕业本专科学生已达6000余人,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,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。
本专业办学历史较长,文化底蕴深厚,师资力量充实,科研能力较强,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,社会评价良好,生源充足,未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。
本专业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,贯彻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,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,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能力、写作能力、书写(书法)能力的养成与训练。本专业在河西地域文化研究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和特色。本专业教学设施完善,目前已建成书法实训室、普通话实训室、人文经典展演与排练实训室、报刊杂志编辑实训室等实验实训中心。
二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等全面发展,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、较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,能够胜任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复合型、应用型人才。
三、基本要求
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(一)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,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,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。
(二)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理论,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;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。
(三)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,具有语言文字表达,人文知识普及,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(四)掌握专业资料收集整理和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。
(五)熟悉国家在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、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。
(六)熟悉教育教学法规,掌握从教技能,具有运用教育学、心理学的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能力。
(七)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,达到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,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、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。
(八)修读本专业“文化创意产业”模块的学生,应具有基本的文化产业理论知识,了解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,具备文化产业相关文本的写作能力。
(九)修读本专业“书法教育”模块的学生,应掌握书法的基本理论,具有较强的书法鉴赏与创作能力,能够胜任中小学书法课程的教学工作。
基本要求 |
实现途径 |
科学知识 |
人文科学知识 |
专业课程、通识教育课程的课题教学及社会实践 |
自然科学知识 |
通识教育选修课课堂教学及实践 |
专业知识 |
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及实践 |
专业能力 |
听说能力 |
普通话、朗诵训练等课堂教学及实践、双百读写活动 |
读写能力 |
书法课、写作课、课外阅读指导、双百读写活动 |
教师教育能力 |
教师教育类课程(专业任选与职业教育课程)及教育实习、试讲等 |
汉语言文学综合能力 |
方向课、其他综合实践环节等 |
综合素质 |
思想、道德素质 |
入学教育、通识课、专业课的教学及实践 |
生理心理素质 |
心理学、体育课、劳动等教学与实践 |
人文修养素质 |
课堂教学、课外阅读、日常交往及各种实践 |
开拓创新素质 |
毕业设计、学年论文、参加专业竞赛等 |
四、主要课程
(一)学科基础课程:中外文学导论、汉语导论。
(二)专业基础课程:中国古代文学、中国现代文学、中国当代文学、外国文学、古代汉语、现代汉语、写作、文学概论、语言学概论、语文教育学。
五、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
本专业学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63学分。其中:通识教育课程42学分;专业教育课程(含学科基础课程)82学分;完成所有实验实践教学环节,实践创新平台课程学分达到39学分。外语考试成绩符合本科毕业生的要求,通过论文答辩者,准予毕业。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,授予文学学士学位。
六、教学时间、学分分布表
课程 类型 |
课程模块 |
课程 性质 |
学分数 |
总学时数 |
各学期学时数 |
学分 比例 |
备注 |
一 |
二 |
三 |
四 |
五 |
六 |
七 |
八 |
通识教育 平台 |
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|
必修 |
36 |
632 |
194 |
162 |
130 |
146 |
|
|
|
|
22.09% |
|
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|
选修 |
6 |
96 |
32 |
32 |
32 |
|
|
|
|
|
3.68% |
|
专业教育 平台 |
学科基础课程 |
必修 |
1 |
16 |
16 |
|
|
|
|
|
|
|
0.61% |
|
专业基础课程 |
必修 |
57 |
912 |
128 |
240 |
224 |
176 |
144 |
|
|
|
34.97% |
|
专业方向课程 |
必选 |
10 |
160 |
|
|
|
32 |
64 |
|
32 |
32 |
6.13% |
教师教育方向 |
专业任选与职业 教育课程 |
选修 |
14 |
224 |
|
32 |
80 |
48 |
|
|
32 |
32 |
8.59% |
|
实践创新平台 |
实验实训课程 |
必修 |
3 |
48 |
16 |
32 |
|
|
|
|
|
|
1.84% |
|
集中实践教学 环节 |
必选 |
28 |
33周 |
2周 |
1周 |
1周 |
1周 |
2周 |
18周 |
|
8周 |
17.18% |
|
素质拓展与创新 创业教育 |
必修 |
8 |
48 |
6 |
6 |
6 |
6 |
6 |
6 |
6 |
6 |
4.91% |
|
合 计 |
|
163 |
2136+ 33周 |
392+2周 |
504+ 1周 |
472+ 1周 |
408+ 1周 |
214+ 2周 |
6+ 18周 |
70 |
70+ 8周 |
100% |
|
七、课程设置、教学计划表
(一)通识教育课程(42学分)
修读要求:通识教育必修课程,修满36学分;通识教育选修课程,修满6学分,分别从“文史经典与艺术鉴赏、自然科学与技术进步、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”等三个课程模块中选修非本专业课程且覆盖两个模块以上,建议每学期修读2学分,在1-3学期修读。
(二)专业教育课程(82学分)
修读要求:学科基础课1学分;专业基础课57学分;专业任选课不少于14学分(教师教育选修课见教师教育(教师资格考试)课程模块);专业方向课10学分(其中任选“书法模块”或“文化创意产业模块”修读6学分)。
专业教育课程教学计划表
课程类别 |
课程 模块 |
课程代码 |
课程名称 |
学分 |
周学时 |
总 学时 |
开课学期 |
考核方式 |
辅修课程 |
备注 |
专业教育平台课程 |
学科基础课程 |
1011121001 |
中外文学导论 |
0.5 |
0.5 |
8 |
1 |
考查 |
|
|
1011121002 |
汉语导论 |
0.5 |
0.5 |
8 |
1 |
考查 |
|
|
小计 |
1 |
1 |
16 |
|
|
|
|
专业基础课程 |
1011121007 |
中国现代文学Ⅰ |
3 |
3 |
48 |
1 |
考试 |
√ |
|
1011121008 |
中国现代文学Ⅱ |
3 |
3 |
48 |
2 |
考查 |
√ |
|
1011121014 |
现代汉语Ⅰ |
3 |
3 |
48 |
1 |
考试 |
√ |
|
1011121015 |
现代汉语Ⅱ |
3 |
3 |
48 |
2 |
考查 |
√ |
|
1011121016 |
写作(非虚构)Ⅰ |
2 |
2 |
32 |
1 |
考试 |
√ |
|
1011121017 |
写作(非虚构)Ⅱ |
2 |
2 |
32 |
2 |
考查 |
√ |
|
1011121018 |
文学概论Ⅰ |
3 |
3 |
48 |
2 |
考查 |
√ |
|
1011121019 |
文学概论Ⅱ |
3 |
3 |
48 |
3 |
考试 |
√ |
|
1011121009 |
中国当代文学 |
3 |
3 |
48 |
3 |
考试 |
√ |
|
1011121003 |
中国古代文学Ⅰ |
4 |
4 |
64 |
2 |
考试 |
√ |
|
1011121004 |
中国古代文学Ⅱ |
4 |
4 |
64 |
3 |
考查 |
√ |
|
1011121005 |
中国古代文学Ⅲ |
4 |
4 |
64 |
4 |
考试 |
√ |
|
1011121006 |
中国古代文学Ⅳ |
4 |
4 |
64 |
5 |
考查 |
√ |
|
1011121010 |
外国文学Ⅰ |
3 |
3 |
48 |
4 |
考试 |
√ |
|
1011121011 |
外国文学Ⅱ |
3 |
3 |
48 |
5 |
考查 |
√ |
|
1011121012 |
古代汉语Ⅰ |
4 |
4 |
64 |
3 |
考查 |
√ |
|
1011121013 |
古代汉语Ⅱ |
4 |
4 |
64 |
4 |
考试 |
√ |
|
1011121021 |
语言学概论 |
2 |
2 |
32 |
5 |
考试 |
√ |
|
小计 |
57 |
57 |
912 |
|
|
|
|
专业任选与职业教育课程(不少于14学分) |
1011122003 |
阅读与写作指导Ⅰ |
2 |
2 |
32 |
2 |
考查 |
|
教师教育(教师资格考试)类课程见教师教育教师资格考试课程模块 |
1011122004 |
民间文学概论 |
2 |
2 |
32 |
3 |
考试 |
|
1011122013 |
现代文学专题 |
2 |
2 |
32 |
3 |
考查 |
|
1011122001 |
文字学 |
2 |
2 |
32 |
4 |
考查 |
|
1011122010 |
阅读与写作指导Ⅱ |
2 |
2 |
32 |
3 |
考查 |
|
1011122015 |
文献学 |
2 |
2 |
32 |
5 |
考试 |
|
1011122002 |
训诂学 |
2 |
2 |
32 |
7 |
考查 |
|
1011122005 |
比较文学 |
2 |
2 |
32 |
7 |
考查 |
|
1011122006 |
美学 |
2 |
2 |
32 |
7 |
考查 |
|
1011122012 |
古代文学专题 |
2 |
2 |
32 |
7 |
考查 |
|
1011122014 |
思维与逻辑 |
2 |
2 |
32 |
7 |
考试 |
|
1011122019 |
河西方言专题 |
2 |
2 |
32 |
7 |
考查 |
|
1011122011 |
影视文学(非虚构) |
2 |
2 |
32 |
8 |
考查 |
|
1011122009 |
戏剧学 |
2 |
2 |
32 |
8 |
考查 |
|
1011122007 |
外国文学专题 |
2 |
2 |
32 |
7 |
考查 |
|
1011122008 |
中国近代文学 |
2 |
2 |
32 |
8 |
考查 |
|
1011122016 |
儿童文学 |
2 |
2 |
32 |
8 |
考查 |
|
1011122017 |
敦煌学专题 |
2 |
2 |
32 |
8 |
考查 |
|
小计 |
14 |
|
224 |
|
|
|
|
专业 方向 课程 (教师教育方向) |
1011121020 |
语文教育学 |
2 |
2 |
32 |
4 |
考试 |
√ |
|
1011122018 |
语文教学技能训练 |
2 |
2 |
32 |
5 |
考查 |
|
|
1011121022 |
中国书法史 |
2 |
2 |
32 |
5 |
考试 |
|
书法模块 |
1011121023 |
楷书临摹及创作 |
2 |
2 |
32 |
7 |
考查 |
|
1011122020 |
隶书临摹及创作 |
2 |
2 |
32 |
8 |
考查 |
选开 1门 |
1011122021 |
篆刻技法 |
2 |
2 |
32 |
8 |
考查 |
1011121024 |
文化创意学 |
2 |
2 |
32 |
5 |
考试 |
|
文化创意产业模块 |
1011121025 |
文化产业案例分析 |
2 |
2 |
16 |
7 |
考查 |
|
1011122022 |
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|
2 |
2 |
32 |
8 |
考查 |
选开 1门 |
1011122023 |
影视文化产业 |
2 |
2 |
32 |
8 |
考查 |
小计 |
10 |
10 |
160 |
|
两个模块任选一 |
合计 |
82 |
|
1312 |
|
|
|
|
(三)实践实习、创新创业课程(39学分)
实践创新创业课程计划安排表
课程类别 |
课程 类型 |
课程代码 |
课程名称 |
学分 |
周 学时 |
总学时 |
开设学期 |
考核 方式 |
备注 |
实践创新平台 |
实验实训课程 |
1011131002 |
普通话训练 |
1 |
1 |
16 |
1 |
考查 |
|
1011131001 |
书法训练 |
2 |
2 |
32 |
2 |
考查 |
|
小计 |
3 |
3 |
48 |
|
|
|
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|
1905111001 |
入学教育 |
|
|
|
1 |
|
|
1905111002 |
军事训练 |
1 |
|
2周 |
1 |
考查 |
|
1905111003 |
公益劳动 |
2 |
|
4周 |
2-5 |
考查 |
|
1907111001 |
社会实践 |
2 |
|
2周 |
2-6 |
考查 |
|
1011131004 |
学年论文 |
1 |
|
1周 |
5 |
考查 |
|
1011131003 |
教育实习 |
16 |
|
16周 |
6 |
考查 |
|
1011131005 |
毕业论文(设计) |
6 |
|
8周 |
8 |
考查 |
|
小 计 |
28 |
|
33周 |
|
|
|
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 |
1906111001 |
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新创业教育 |
2 |
1-8学期,每学期6学时,由就业指导中心负责。 |
1900111001 |
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 |
6 |
具体要求按照《河西学院学生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实施办法》执行。 |
小计 |
8 |
|
|
|
|
|
合计 |
39 |
|
48+33周 |
|
|
|
八、说明
九、主干课程及其介绍
详见《2015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——专业主干课程及介绍》。
方案制定负责人:赵建国
方案制定组成员:赵建国、杨万寿、党万生、程建功、吴浩军、杨林昕、王明博
高天霞
方案制定执笔人:高天霞
教学副院长审核:杨万寿
学院院长审核:赵建国
制定时间:2015年7月